技术文档

单片机dat 5152单片机14课:温控开关

小编 2025-08-06 技术文档 23 0

5152单片机14课:温控开关

#include <reg51.h>//头文件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宏定义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宏定义

sbit DQ=P3^2;//18B20的2脚与单片机P3.2口相接

sbit P10=P1^0;//数码管位选引脚P1.0

sbit P11=P1^1;//数码管位选引脚P1.1

sbit P14=P1^4;//继电器控制引脚

uchar temp;

uchar htemp=30;//动作温度值

code unsigned char sz []={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0-9数组

void delay (uint t);//延时函数声明

void delayms(uint a);//for语句延时函数声明

void init();//18B20初始化程序声明

void write (uchar dat);//写1字节程序声明

uchar read ();//读1字节程序声明

void display();//显示程序声明

uchar readtemp();//读温度程序声明

void delay (uint t)//延时函数

{

while(t--);

}

void delayms(uint a) //for语句延时函数

{

uint x,y;

for(x=a;x>0;x--)

for(y=110;y>0;y--);

}

void init ()//18B20初始化程序

{

uchar n;

DQ=1;

delay(8);

DQ=0;

delay(80);

DQ=1;

delay(8);

n=DQ;

delay(4);

}

void write (uchar dat)//写1字节程序

{

uchar i;

for (i=0;i<8;i++)

{

DQ=0;

DQ=dat&0x01;

delay (4);

DQ=1;

dat>>=1;//dat=dat>>1

}

delay(4);

}

uchar read ()//读1字节程序

{

uchar i,value;

for (i=0;i<8;i++)

{

DQ=0;

value>>=1;

DQ=1;

if(DQ)///

value|=0x80;

delay(4);

}

return value;

}

uchar readtemp()//读温度程序

{

uchar a,b;

init();

write (0xcc);

write (0x44);

delay (300);

init ();

write (0xcc);

write (0xbe);

a=read();

b=read();

b<<=4;

b+=(a&0xf0)>>4;

return b;

}

void display ()//显示程序

{

P10=0;

P0=sz[temp/10];

delayms(2);

P10=1;

P11=0;

P0=sz[temp%10];

delayms(2);

P11=1;

}

void main()//主程序

{

while(1)

{

temp=readtemp();

display ();

if (temp>=htemp)

{

P14=0;

}

else

{

P14=1;

}

}

}

单片机驱动数码管设计详解(用74HC595实现)

简单设计了一个单片机驱动数码管的电路,该设计中只使用了4位数码管,占用了单片机3个IO口,如果驱动芯片全用满可以驱动8位数码管。仅供初学者分享学习。

1. 数码管显示设计

本设计使用了一个4位的数码管,为共阳型,为了节省单片机的IO口,使用了两片74HC595作为数码管的驱动芯片,共占用3个IO口。74HC595部分电路图如下:

与单片机相连接的三个脚分别为:HC_DAT,HC_RCK,HC_CLK。两片595采用级联方式,即U2的第9脚接到U3的第14引脚。

2. 74HC595简介

74HC595是8位的移位寄存器,串入并出,并具有锁存功能,被广泛的用于数码管、点阵的驱动电路中。其管脚介绍如下:

15:数据输出A-接数码管数据A段;

1:数据输出B-接数码管数据B段;

2:数据输出C-接数码管数据C段;

3:数据输出D-接数码管数据D段;

4:数据输出E-接数码管数据E段;

5:数据输出F-接数码管数据F段;

6:数据输出G-接数码管数据G段;

7:数据输出H-接数码管数据H段;

16:电源正脚-接电源正;

8:电源负脚-接电源负;

14:数据输入脚-接单片机管脚;

12:数据锁存时钟-接单片机管脚;

11:数据输入时钟-接单片机管脚;

13:使能输出脚-低电平有效,接低电平;

10:数据清零-不清零,接高电平;

9:数据级联输出-接下一片595的数据输入脚;

74HC595的真值表如下:

知道了74HC595的引脚定义和真值表,那该如何编程呢?下面重点来了,通过时序图来编程。看重点!!!

3. 74HC595时序图

我是重点!我是重点!我是重点!

通过时序可以看出:

SCK是上升沿的时候要把数据写入;

RCK是上升沿的时候数据才能锁存显示;

有数据操作的过程中RESET必须是高电平;

EN必须是低电平,595才能工作;

知道了以上4点就可以写程序了。其中3、4条是硬件连接上的事情(也可以用单片机的IO口来连接,这样的话可以随时控制74HC595的工作与否情况)。写程序主要靠1、2条。下面具体操作。

4. 程序实例

看下面一段程序:

第39行:HC595_CLK(0)的原型如下:

HC595_CLK(0)是让CLK处于低电平,即上升沿还没有来到;

HC595_DAT(1)就是要把写入的数据准备好;

temp<<1是将数据移位,即一个字节分八次写入;

HC595_CLK(1)是让CLK处于高电平,即上升沿来了;

以上几句解释一下就是:

在CLK时钟上升沿来临之前把要写入的数据准备好,等上升沿来了就把准备好的数据写入。 这就是对时序图的解释。

记住,这仅仅是把数据写入到了74HC595中,但是还没有让74HC595锁存,即没有让数据显示出来,如果让数据显示的话,必须要给RCK一个上升沿(即时序图中的第2条),操作如下:

单片机执行完这个程序后,数据才会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

这一节内容的难度较大,主要是因为时序图这个东西是很模糊的一个内容,大家可以慢慢理解体会。

本订阅号致力于单片机、ARM等嵌入式软硬件的设计经验分享,秉承“人人都是电子设计经验的分享者”的理念,成功路上不孤单,我们一起努力。公众号:micropoint8

相关问答

ds18b20数据如何发给 单片机 ?

在DQ=0,之后,DQ就是输入端了。如果这时DQ=1了,就在dat的最高位加一,就是:dat|=0x80。最先收到的位,是数据的最低位,所以要逐步的向低位移动...在...

单片机 实验中,怎么用汇编比较大小?

51单片机中,没有专门的有符号数比较指令,只能通过一些变通的方法来实现,比如:比较30H和40H中有符号数的大小,结果放在R2中,大于则为1,等于为0,小于为12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