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概述

单片机串口工作方式 详解单片机中的串行口

小编 2025-08-28 产品概述 23 0

详解单片机中的串行口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单片机内部有一个功能强大的全双工串行口,该串行口有四种工作方式,以供不同场合使用。波特率可由软件设置,由片内的定时器/计数器产生。串行口接收、发送均可工作在查询方式或中断方式,使用十分灵活。

单片机的串行口除了用于数据通信之外,还可以用来驱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键盘和显示器,这是其他微机系统所不能比拟的。

串行口的结构与控制

为了进行串行数据通信,单片机同样也需要相应的串行接口电路。不过这个接口电路不是单独的芯片,而是集成在单片机芯片的内部,成为单片机芯片的一个组成部分。

80C51单片机内部的串行口,由发送缓冲寄存器 SBUF、接收缓冲寄存器 SBUF、发送控制寄存器、接收控制寄存器、输入移位寄存器和输出控制门组成。控制单片机串行口的控制寄存器共有两个:特殊功能寄存器 SCON 和 PCON,可以用软件改变两者的内容来控制串行口的工作方式和波特率。

缓冲寄存器SBUF

80C51单片机内部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信口,即串行接收和发送缓冲器SBUF,这两个在物理上是独立的接收发送器,既可以接收数据,也可以发送数据。但接收缓冲器只能读出不能写入,而发送缓冲器则只能写入不能读出,两个缓冲器共用同一个地址(99H)。

这个通信口既可用于网络通信,也可实现串行异步通信,还可以当成同步移位寄存器使用。如果在通信口的输入输出引脚上加上电平转换器,还可方便地构成标准的RS-232和RS-485接口。

在逻辑上,SBUF只有一个,既表示发送寄存器,又表示接收寄存器,具有同一个地址(99H)。在物理上,SBUF有两个,一个是发送寄存器,另一个是接收寄存器。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

该寄存器的字节地址为98H,有位寻址功能。

SCON格式如下:

SM0(SCON.7)、SM1(SCON.6):控制串行口的工作方式。

SM2(SCON.5):允许方式2和方式3进行多机通信控制位。在方式2或方式3中,如SM2=1,则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RB8)为0时不激活RI。在方式1时,如SM2=1,则只有收到有效停止位时才会激活RI。若没有接收到有效停止位,则RI清0。在方式0中,SM2必须置为0。

REN(SCON.4):允许串行接收控制位。REN=1允许串行接收,REN=0则禁止串行接收。该标志由软件来置1或清0。

TB8(SCON.3):是工作在方式2和方式3时,该位是要发送的第9位数据。在一些通信协议中该第9位用于奇偶校验(补奇或补偶);而在MCS-51多处理机通信中,这一位是区别地址帧还是数据帧的标志,需要时由软件置位或复位。

RB8(SCON.2):是工作在方式2和方式3时,该位是已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它是奇偶校验位。在MCS-51多处理机通信中是区别地址帧/数据帧的标志。在模式1中,若SM2=0,RB8存放的是已接收数据的停止位。在模式0中,RB8未用,需要时由软件来置1或清0。

TI(SCON.1):发送中断标志位。在模式0中,发送完第8位数据时由硬件置位;在其他模式中发送停止位开始时刻由硬件置位。置位时TI=1,申请中断,CPU响应中断后,由软件来清除TI再发送下一帧数据。

RI(SCON.0):接收中断标志位。在模式0中,接收完第8位数据时由硬件自动置位;在模式 1 中,SM2=1,只有接收到有效的停止位,才能对 RI 置位。在其他模式中,在接收停止位的半中间由硬件对RI置位。置位时申请中断,CPU响应中断后取走数据,清除RI标志,必须由软件清零。

SCON的所有位复位时被清零。

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

其字节地址为87H,没有位寻址功能。PCON的格式如下:

其中与串行接口有关的只有D7位。

SMOD:波特率选择位。

串行口的工作方式

串行口有四种工作方式,它们是由串行口控制寄存器 SCON 的 SM0、SM1的状态来定义的,编码及功能如表2-3所示。在这四种工作方式中,串行通信只使用方式1、2、3。方式0主要用于扩展并行输入/输出口。

表2-3 串行口工作方式

表中:fosc为晶振频率,UART为通用异步接收和发生器。

方式0

在方式 0 状态下,串行口为同步移位寄存器输入/输出方式,其波特率是固定不变的,数据由RxD(P3.0)端输入,同步移位脉冲由TxD(P3.1)端输出。方式0主要用于扩展并行输入输出口(如串行LED数码管显示系统等)。

(1)方式0发送

当一个数据写入串行口发送缓冲器SBUF时,串行口即将8位数据以fosc/12的波特率从RxD引脚输出(从低位到高位),发送完8位数据时,将发送中断标志TI置1。TxD引脚输出同步脉冲,波形如图2-22所示。

(2)方式0接收

在满足REN=1和RI=0的条件下,就会启动一次接收过程,此时RxD为串行输入端,TxD为同步脉冲输出端。串行接收的波特率为fosc/12,其时序如图2-23所示。当接收完一帧数据(8位)后,控制信号复位,中断标志 RI 被置 1,呈中断申请状态。当再次接收时,必须通过软件将RI清零。

▲图2-22 串行口“方式0”发送时序

▲图2-23 串行口“方式0”接收时序

在方式0中,SCON中的TB8、RB8位没用,多机通信控制位SM2位必须为0。在方式0下发送或接收完8位数据时,由硬件置1并发送中断标志TI或RI,向CPU申请中断,CPU响应TI或RI中断后,标志TI或RI必须由用户程序清0。

方式1

串行口以方式1工作时,SCON中的SM0、SM1两位分别为0、1,则串行口被控制为波特率可变的8位异步通信接口。发送的每帧信息为10位: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先低位后高位)和1位停止位。

(1)方式1发送

串行口以方式1发送时,数据由TxD端输出,CPU执行一条数据写入发送数据缓冲器SBUF的指令,数据字节写入SBUF后,就启动串行口发送器发送。发送完一帧信息的数据位后,发送中断标志置1,其时序如图2-24所示。

▲图2-24 串行口“方式1”发送时序

(2)方式1接收

当REN=1时,允许接收器接收,数据从RxD端输入。接收器以所选波特率的16倍速率采样RxD端的电平,当检测到RxD端从1到0的跳变时,启动接收器接收,并复位内部的16分频计数器,以便实现同步。

在起始位,如果接收到的值不为0,则起始位无效,复位接收电路,当再次接收到一个由1到0的跳变时,重新启动接收器。如果接收值为0,则起始位有效,接收器开始接收本帧的其余信息(一帧信息为10位)。在方式1接收中,若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RI=0、SM2=0和接收到的停止位=1时,则接收数据有效,实现装载SBUF、停止位进入PB8、接收中断标志RI置1。接收控制器再次采样RxD的负跳变,以便接收下一帧数据。

若这两个条件不能同时满足,信息将丢失。中断标志RI必须由用户的软件清零,通常情况下,串行口以方式1工作时,SM2置为0。方式1的接收时序如图2-25所示。

▲图2-25 串行口“方式1”接收时序

方式2

当SM0、SMl两位分别为1、0时,串行口工作在方式2,此时串行口被定义为9位异步通信接口。发送时可编程位(TB8)根据需要设置为0或1,接收时,可编程位被送入SCON中的RB8。

(1)方式2发送

在方式2发送时,数据由TxD端输出,发送一帧信息由11位组成: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低位在先、高位在后)、1位可编程位(第9位数据位)和1位停止位,附加的第9位数据为 SCON中的 TB8。TB8由软件置 1 或清 0,可作为多机通信中的数据标志位,也可作为数据的奇偶校验位。

CPU在执行一条写SBUF的指令后,便立即启动发送器发送,送完一帧信息后,TI被置1,其时序如图2-26所示。在发送下一帧信息之前,TI必须由中断服务程序(或查询程序)清0。

▲图2-26 串行口“方式2”发送时序

(2)方式2接收

当 SM0、SMl两位分别为1、0,且 REN=1 时,允许串行口以方式 2 接收数据。数据由 RxD端输入,接收11位信息: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可编程位(第9位数据)和1位停止位。当接收器采样到RxD端从1到0的跳变,并判断起始位有效后,便开始接收一帧信息。当接收器接收到第9位数据后,如果RI=0且SM2=0或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为1时,接收到的数据送入SBUF,第9位数据送入RB8,并置RI=1,其时序如图2-27所示。若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接收的信息将丢失。

▲图2-27 串行口“方式2”接收时序

方式3

当SM0、SM1两位为11时,串行口工作在方式3,方式3为波特率可变的9位异步通信方式,除了波特率外,方式3和方式2的发送时序和接收时序相同。

波特率的计算与串行口初始化

波特率的计算

在串行通信中,收发双方的波特率必须保持一致。通过软件可设定串行口的4种工作方式,并确定每种方式的波特率。

(1)方式0的波特率是固定的,为单片机晶振频率fosc的1/12,即BR=fosc/12。

如fosc=6MHz,则波特率500kbit/s;如fosc=12MHz,则波特率为1Mbit/s。

(2)方式 2 的波特率也是固定的,且有两种。一种是晶振频率的 1/32,另一种是晶振频率的1/64,即fosc/32和fosc/64。如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SMOD为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串行口波特率系数的控制位,SMOD=1表示波特率加倍。注意,PCON不能使用位寻址,只能对其进行字节操作。

如12M晶振系统中,若SMOD=0,则波特率=187.5kbit/s;SMOD=1,则波特率375kbit/s。

(3)方式1和方式3的波特率是可变的,其波特率由定时器1的计数溢出(对80C52来说,也可使用定时器2的计数溢出)决定,公式为:

式中定时器1溢出率计算公式为:

各种方式波特率的计算如表2-4所示。

表2-4 波特率的计算公式

表中,若SMOD=0,则K=1;若SMOD=1,则K=2。

通常使用单片机的串行口时,选用的晶振频率 fosc比较固定(一般为 6MHz , 12MHz 或11.0592MHz)。单片机和微机通信时,选用的波特率也相对固定。

实际使用中,经常根据已知波特率和时钟频率来计算定时器T1的初值。为方便使用,将常用的波特率和初值X间的关系列成表2-5。

表2-5 常用通信方式及其波特率

其中有以下三点需要注意。

(1)表2-5中仅为一些特定系统串口通信时的典型数据,对于其他一些未列出的波特率,应通过前述公式进行计算获取。并可进行相关参数调整,以获得需求的波特率。

(2)在使用的时钟振荡频率为12MHz或6MHz时,表中初值X和相应的波特率之间有一定误差。例如,FDH的对应的理论值是10416波特(时钟振荡频率为6MHz时),与9600波特相差816波特,消除误差可以通过调整时钟振荡频率 fosc来实现。例如,如果采用的时钟振荡频率为11.0592MHz,在要求串行通信的系统中,为保证串行通信准确,一般使用11.0592Hz的晶振。

(3)如果串行通信选用很低的波特率,可将定时器T1设置为方式1定时。但T1溢出时,需要在中断服务程序中重新装入初值。中断响应时间和执行指令时间也会使波特率产生一定的误差,可用改变初值的方法进行适当调整。

串行通信的校验

异步通信时可能会出现帧格式错、超时错等传输错误。在具有串行口的单片机的开发中,应考虑在通信过程中对数据差错进行校验,因为差错校验是保证准确无误通信的关键。常用差错校验方法有奇偶校验(80C51系列单片机编程采用此法)、和校验及循环冗余码校验等。

(1)奇偶校验

在发送数据时,数据位尾随的一位数据为奇偶校验位(1或0)。当设置为奇校验时,数据中1的个数与校验位1的个数之和应为奇数;当设置为偶校验时,数据中1的个数与校验位中1的个数之和应为偶数。接收时,接收方应具有与发送方一致的差错检验设置,当接收一个字符时,对 1的个数进行校验,若二者不一致,则说明数据传送出现了差错。

奇偶校验是按字符校验,数据传输速度将受到影响。这种特点使得它一般只用于异步串行通信中。

(2)和校验

所谓和校验,是指发送方将所发送的数据块求和(字节数求和),并产生一个字节的校验字符(校验和)附加到数据块末尾。接收方接收数据时也是先对数据块求和,将所得结果与发送方的校验和进行比较,相符则无差错,否则即出现了差错。这种和校验的缺点是无法检验出字节位序的错误。

(3)循环冗余码校验

这种校验是对一个数据块校验一次。例如对磁盘信息的访问、ROM或RAM存储区的完整性等的检验。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串行通信方式。

串行口初始化

在使用单片机串行口之前,应对其进行编程初始化,主要是设置产生波特率的定时器1、串行口控制和中断控制,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定时器l的工作方式——编程TMOD寄存器。

(2)计算定时器l的初值——装载THl、TLl。

(3)启动定时器1——编程TCON中的TRl位。

(4)确定串行口的控制——编程SCON。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单片机是如何与电脑进行通信的,电子工程师必知内容

单片机怎样才能与电脑进行通信呢?相信很多初学者对此都有疑问,今天从应用层面跟大家分析一下。

单片机的串口是TTL电平无法直接与电脑进行通信,需要进行电平转换。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型号的电平转换芯片,今天给你推荐三款,分别是MAX232,CH340G,CH340C。下面分别介绍。

1. MAX232芯片

这款芯片是出镜率比较高的芯片,不管实在大学的课本上还是在单片机开发板上,只要涉及到USB/串口,一定会讲到这款芯片。这款芯片具有双通道的转换接口,设计电路也不复杂,下图是典型的设计原理图:

MAX232芯片典型原理图

这款芯片需要四个电容来搭建外设电路,手册上推荐用1uF的极性电容,但是经过验证使用0.1uF的电容也是可以的,这大大降低了板子的体积。

2.CH340G芯片

CH340G是南京沁恒生产的,可以说这家公司生产的电平转换芯片、网关芯片都是神器,外设电路简单,功能强大。CH340G芯片由于外设电路简单目前卖的比较火,经常断货。他的典型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CH340G典型原理图

这款芯片需要外接12M的晶振,而且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外接电源为5V和3.3V时,第4引脚V3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上图外接5V,V3需要通过0.1uF的电容到GND;外接3.3V时,V3需要连接到电源。目前很多USB转串口的模块就是使用该芯片设计的。

USB/TTL模块

目前很火的ISP自动下载电路使用的就是该芯片。

3.CH340C芯片

CH340C跟CH340G是同系列的,但是CH340C在使用时可以省去外接12M晶振和起振电容,更节省了PCB空间和成本,相对而言设计更为方便。CH340C的典型电路原理图如下所示:

CH340C典型原理图

这几款芯片的价格也不是很高,CH340G约1.8元人民币,CH340C约1.94元人民币,MAX232约3元人民币。当然还有其他很多芯片如PL2303,这里就不再推荐。

欢迎留言评论,更多精彩内容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玩转嵌入式 。谢谢。

相关问答

单片机串口 程序编写流程?

GCC只是一个编译器,和别的编译器一样。串口通讯程序一般都是这样一个流程(AVR单片机正常工作的情况下):1配置时钟,包括使能时钟,配置串口波特率。2其他配...

为什么 单片机 之间可以直接连线实现 串口 通信?

单片机之间可以直接连线实现串口通信的主要原因是它们使用了标准的串行通信协议(如RS-232、RS-485等)。这些协议定义了通信中的物理电气特性、数据格式和通信...

怎样编写 单片机 串口 通信的程序,一般的步骤是怎么样的?

确定T1的工作方式(编程TMOD寄存器);计算T1的初值,装载TH1、TL1;启动T1(编程TCON中的TR1位);确定串行口控制(编程SCON寄存器);串行口在中断方式工...确定T...

单片机串口 检测不到怎么办?

单片机串口检测不到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1.串口线接触不良或者损坏。您可以检查一下串口线是否连接牢固,或者更换一条新的串口线来测试。2.串口驱动程序没...

单片机 的问题】“ 串口 ”和“串行接口”是一回事吗 - 懂得

口语中的“串口”多数情况下是指RS232/TTL电平的UART接口,有时候也用来指计算机的COM口(RS232电平的UART接口)。“串行接口”这个概念就广泛的多了,...

单片机串口 通信过程中电脑死机?

可能的原因:1.USB转串口线质量不好,或是驱动不良,或是此设备在win764位机上工作不正常。2.如果使用的是PL-2303HX系列的USB转串口线,那么在电脑打开串口后...

15 单片机 如何使用 串口 2进行 串口 通信?

15单片机使用串口2进行串口通信的方法如下:15单片机可以通过配置串口2的相关寄存器来实现串口通信。串口2是15单片机上的一个硬件模块,可以通过设置相关寄存器...

如何51 单片机 串口 发送多个数据和接受多个数据?

你发送时,用循环控制,发几个字节,循环几次。连续发送多个数据,都是小意思,也是最基本的了。接收更好办了,用中断接收,中断一次接收一次,你就保存一次呗...你...

双机 串口 通信( 单片机 )?

两串口的GND相接,A串口的TXD接B串口的RXD,B串口的TXD接A串口的RXD,OK。程序嘛只要设置两边的波特率相等就行了,很简单两串口的GND相接,A串口的TXD接B串口的R...

如何通过 串口 通信程序控制 单片机 的引脚 工作 状态?

不同的单片机会有些不同,一般来说都要先打开串口功能,压入数据,发送。硬件连线比较简单,估计你的问题出在程序上,仔细检查下。还有就是用示波器去抓电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