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单片机中的串行口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单片机内部有一个功能强大的全双工串行口,该串行口有四种工作方式,以供不同场合使用。波特率可由软件设置,由片内的定时器/计数器产生。串行口接收、发送均可工作在查询方式或中断方式,使用十分灵活。
单片机的串行口除了用于数据通信之外,还可以用来驱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键盘和显示器,这是其他微机系统所不能比拟的。
串行口的结构与控制
为了进行串行数据通信,单片机同样也需要相应的串行接口电路。不过这个接口电路不是单独的芯片,而是集成在单片机芯片的内部,成为单片机芯片的一个组成部分。
80C51单片机内部的串行口,由发送缓冲寄存器 SBUF、接收缓冲寄存器 SBUF、发送控制寄存器、接收控制寄存器、输入移位寄存器和输出控制门组成。控制单片机串行口的控制寄存器共有两个:特殊功能寄存器 SCON 和 PCON,可以用软件改变两者的内容来控制串行口的工作方式和波特率。
缓冲寄存器SBUF
80C51单片机内部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信口,即串行接收和发送缓冲器SBUF,这两个在物理上是独立的接收发送器,既可以接收数据,也可以发送数据。但接收缓冲器只能读出不能写入,而发送缓冲器则只能写入不能读出,两个缓冲器共用同一个地址(99H)。
这个通信口既可用于网络通信,也可实现串行异步通信,还可以当成同步移位寄存器使用。如果在通信口的输入输出引脚上加上电平转换器,还可方便地构成标准的RS-232和RS-485接口。
在逻辑上,SBUF只有一个,既表示发送寄存器,又表示接收寄存器,具有同一个地址(99H)。在物理上,SBUF有两个,一个是发送寄存器,另一个是接收寄存器。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
该寄存器的字节地址为98H,有位寻址功能。
SCON格式如下:
SM0(SCON.7)、SM1(SCON.6):控制串行口的工作方式。
SM2(SCON.5):允许方式2和方式3进行多机通信控制位。在方式2或方式3中,如SM2=1,则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RB8)为0时不激活RI。在方式1时,如SM2=1,则只有收到有效停止位时才会激活RI。若没有接收到有效停止位,则RI清0。在方式0中,SM2必须置为0。
REN(SCON.4):允许串行接收控制位。REN=1允许串行接收,REN=0则禁止串行接收。该标志由软件来置1或清0。
TB8(SCON.3):是工作在方式2和方式3时,该位是要发送的第9位数据。在一些通信协议中该第9位用于奇偶校验(补奇或补偶);而在MCS-51多处理机通信中,这一位是区别地址帧还是数据帧的标志,需要时由软件置位或复位。
RB8(SCON.2):是工作在方式2和方式3时,该位是已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它是奇偶校验位。在MCS-51多处理机通信中是区别地址帧/数据帧的标志。在模式1中,若SM2=0,RB8存放的是已接收数据的停止位。在模式0中,RB8未用,需要时由软件来置1或清0。
TI(SCON.1):发送中断标志位。在模式0中,发送完第8位数据时由硬件置位;在其他模式中发送停止位开始时刻由硬件置位。置位时TI=1,申请中断,CPU响应中断后,由软件来清除TI再发送下一帧数据。
RI(SCON.0):接收中断标志位。在模式0中,接收完第8位数据时由硬件自动置位;在模式 1 中,SM2=1,只有接收到有效的停止位,才能对 RI 置位。在其他模式中,在接收停止位的半中间由硬件对RI置位。置位时申请中断,CPU响应中断后取走数据,清除RI标志,必须由软件清零。
SCON的所有位复位时被清零。
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
其字节地址为87H,没有位寻址功能。PCON的格式如下:
其中与串行接口有关的只有D7位。
SMOD:波特率选择位。
串行口的工作方式
串行口有四种工作方式,它们是由串行口控制寄存器 SCON 的 SM0、SM1的状态来定义的,编码及功能如表2-3所示。在这四种工作方式中,串行通信只使用方式1、2、3。方式0主要用于扩展并行输入/输出口。
表2-3 串行口工作方式
表中:fosc为晶振频率,UART为通用异步接收和发生器。
方式0
在方式 0 状态下,串行口为同步移位寄存器输入/输出方式,其波特率是固定不变的,数据由RxD(P3.0)端输入,同步移位脉冲由TxD(P3.1)端输出。方式0主要用于扩展并行输入输出口(如串行LED数码管显示系统等)。
(1)方式0发送
当一个数据写入串行口发送缓冲器SBUF时,串行口即将8位数据以fosc/12的波特率从RxD引脚输出(从低位到高位),发送完8位数据时,将发送中断标志TI置1。TxD引脚输出同步脉冲,波形如图2-22所示。
(2)方式0接收
在满足REN=1和RI=0的条件下,就会启动一次接收过程,此时RxD为串行输入端,TxD为同步脉冲输出端。串行接收的波特率为fosc/12,其时序如图2-23所示。当接收完一帧数据(8位)后,控制信号复位,中断标志 RI 被置 1,呈中断申请状态。当再次接收时,必须通过软件将RI清零。
▲图2-22 串行口“方式0”发送时序
▲图2-23 串行口“方式0”接收时序
在方式0中,SCON中的TB8、RB8位没用,多机通信控制位SM2位必须为0。在方式0下发送或接收完8位数据时,由硬件置1并发送中断标志TI或RI,向CPU申请中断,CPU响应TI或RI中断后,标志TI或RI必须由用户程序清0。
方式1
串行口以方式1工作时,SCON中的SM0、SM1两位分别为0、1,则串行口被控制为波特率可变的8位异步通信接口。发送的每帧信息为10位: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先低位后高位)和1位停止位。
(1)方式1发送
串行口以方式1发送时,数据由TxD端输出,CPU执行一条数据写入发送数据缓冲器SBUF的指令,数据字节写入SBUF后,就启动串行口发送器发送。发送完一帧信息的数据位后,发送中断标志置1,其时序如图2-24所示。
▲图2-24 串行口“方式1”发送时序
(2)方式1接收
当REN=1时,允许接收器接收,数据从RxD端输入。接收器以所选波特率的16倍速率采样RxD端的电平,当检测到RxD端从1到0的跳变时,启动接收器接收,并复位内部的16分频计数器,以便实现同步。
在起始位,如果接收到的值不为0,则起始位无效,复位接收电路,当再次接收到一个由1到0的跳变时,重新启动接收器。如果接收值为0,则起始位有效,接收器开始接收本帧的其余信息(一帧信息为10位)。在方式1接收中,若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RI=0、SM2=0和接收到的停止位=1时,则接收数据有效,实现装载SBUF、停止位进入PB8、接收中断标志RI置1。接收控制器再次采样RxD的负跳变,以便接收下一帧数据。
若这两个条件不能同时满足,信息将丢失。中断标志RI必须由用户的软件清零,通常情况下,串行口以方式1工作时,SM2置为0。方式1的接收时序如图2-25所示。
▲图2-25 串行口“方式1”接收时序
方式2
当SM0、SMl两位分别为1、0时,串行口工作在方式2,此时串行口被定义为9位异步通信接口。发送时可编程位(TB8)根据需要设置为0或1,接收时,可编程位被送入SCON中的RB8。
(1)方式2发送
在方式2发送时,数据由TxD端输出,发送一帧信息由11位组成: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低位在先、高位在后)、1位可编程位(第9位数据位)和1位停止位,附加的第9位数据为 SCON中的 TB8。TB8由软件置 1 或清 0,可作为多机通信中的数据标志位,也可作为数据的奇偶校验位。
CPU在执行一条写SBUF的指令后,便立即启动发送器发送,送完一帧信息后,TI被置1,其时序如图2-26所示。在发送下一帧信息之前,TI必须由中断服务程序(或查询程序)清0。
▲图2-26 串行口“方式2”发送时序
(2)方式2接收
当 SM0、SMl两位分别为1、0,且 REN=1 时,允许串行口以方式 2 接收数据。数据由 RxD端输入,接收11位信息: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可编程位(第9位数据)和1位停止位。当接收器采样到RxD端从1到0的跳变,并判断起始位有效后,便开始接收一帧信息。当接收器接收到第9位数据后,如果RI=0且SM2=0或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为1时,接收到的数据送入SBUF,第9位数据送入RB8,并置RI=1,其时序如图2-27所示。若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接收的信息将丢失。
▲图2-27 串行口“方式2”接收时序
方式3
当SM0、SM1两位为11时,串行口工作在方式3,方式3为波特率可变的9位异步通信方式,除了波特率外,方式3和方式2的发送时序和接收时序相同。
波特率的计算与串行口初始化
波特率的计算
在串行通信中,收发双方的波特率必须保持一致。通过软件可设定串行口的4种工作方式,并确定每种方式的波特率。
(1)方式0的波特率是固定的,为单片机晶振频率fosc的1/12,即BR=fosc/12。
如fosc=6MHz,则波特率500kbit/s;如fosc=12MHz,则波特率为1Mbit/s。
(2)方式 2 的波特率也是固定的,且有两种。一种是晶振频率的 1/32,另一种是晶振频率的1/64,即fosc/32和fosc/64。如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SMOD为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串行口波特率系数的控制位,SMOD=1表示波特率加倍。注意,PCON不能使用位寻址,只能对其进行字节操作。
如12M晶振系统中,若SMOD=0,则波特率=187.5kbit/s;SMOD=1,则波特率375kbit/s。
(3)方式1和方式3的波特率是可变的,其波特率由定时器1的计数溢出(对80C52来说,也可使用定时器2的计数溢出)决定,公式为:
式中定时器1溢出率计算公式为:
各种方式波特率的计算如表2-4所示。
表2-4 波特率的计算公式
表中,若SMOD=0,则K=1;若SMOD=1,则K=2。
通常使用单片机的串行口时,选用的晶振频率 fosc比较固定(一般为 6MHz , 12MHz 或11.0592MHz)。单片机和微机通信时,选用的波特率也相对固定。
实际使用中,经常根据已知波特率和时钟频率来计算定时器T1的初值。为方便使用,将常用的波特率和初值X间的关系列成表2-5。
表2-5 常用通信方式及其波特率
其中有以下三点需要注意。
(1)表2-5中仅为一些特定系统串口通信时的典型数据,对于其他一些未列出的波特率,应通过前述公式进行计算获取。并可进行相关参数调整,以获得需求的波特率。
(2)在使用的时钟振荡频率为12MHz或6MHz时,表中初值X和相应的波特率之间有一定误差。例如,FDH的对应的理论值是10416波特(时钟振荡频率为6MHz时),与9600波特相差816波特,消除误差可以通过调整时钟振荡频率 fosc来实现。例如,如果采用的时钟振荡频率为11.0592MHz,在要求串行通信的系统中,为保证串行通信准确,一般使用11.0592Hz的晶振。
(3)如果串行通信选用很低的波特率,可将定时器T1设置为方式1定时。但T1溢出时,需要在中断服务程序中重新装入初值。中断响应时间和执行指令时间也会使波特率产生一定的误差,可用改变初值的方法进行适当调整。
串行通信的校验
异步通信时可能会出现帧格式错、超时错等传输错误。在具有串行口的单片机的开发中,应考虑在通信过程中对数据差错进行校验,因为差错校验是保证准确无误通信的关键。常用差错校验方法有奇偶校验(80C51系列单片机编程采用此法)、和校验及循环冗余码校验等。
(1)奇偶校验
在发送数据时,数据位尾随的一位数据为奇偶校验位(1或0)。当设置为奇校验时,数据中1的个数与校验位1的个数之和应为奇数;当设置为偶校验时,数据中1的个数与校验位中1的个数之和应为偶数。接收时,接收方应具有与发送方一致的差错检验设置,当接收一个字符时,对 1的个数进行校验,若二者不一致,则说明数据传送出现了差错。
奇偶校验是按字符校验,数据传输速度将受到影响。这种特点使得它一般只用于异步串行通信中。
(2)和校验
所谓和校验,是指发送方将所发送的数据块求和(字节数求和),并产生一个字节的校验字符(校验和)附加到数据块末尾。接收方接收数据时也是先对数据块求和,将所得结果与发送方的校验和进行比较,相符则无差错,否则即出现了差错。这种和校验的缺点是无法检验出字节位序的错误。
(3)循环冗余码校验
这种校验是对一个数据块校验一次。例如对磁盘信息的访问、ROM或RAM存储区的完整性等的检验。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串行通信方式。
串行口初始化
在使用单片机串行口之前,应对其进行编程初始化,主要是设置产生波特率的定时器1、串行口控制和中断控制,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定时器l的工作方式——编程TMOD寄存器。
(2)计算定时器l的初值——装载THl、TLl。
(3)启动定时器1——编程TCON中的TRl位。
(4)确定串行口的控制——编程SCON。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单片机的组成以及分类和指标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单片机的组成
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块芯片上,主要包括微处理器(CPU)、存储器(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包括定时器/计数器、并行I/O接口、串行口、A/D转换器以及脉冲宽度调制(PWM)等,如图1-1所示。
▲图1-1 单片机组成框图
程序存储器(ROM)
ROM用来存放用户程序,分为EPROM、Mask ROM、OTP ROM和Flash ROM等。
EPROM型存储器编程(把程序代码通过一种算法写入程序存储器的操作)后,其内容可用紫外线擦除,用户可反复使用,故特别适用于开发阶段,但EPROM型单片机价格很高。
Mask ROM型单片机价格最低,适用于批量生产。由于Mask ROM型单片机的代码只能由生产厂商在制造芯片时写入,故用户更改程序代码十分不便,在产品未成熟时选用此型单片机风险较高。
OTP ROM型(一次可编程)单片机价格介于EPROM和MaskROM型单片机之间,它允许用户对其编程,但只能写入一次。
Flash ROM型单片机可采用电擦除的方法修改其内容,允许用户使用编程工具或在系统中快速修改程序代码,且可反复使用,故一推出就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Flash ROM型单片机既可用于开发阶段,也可用于批量生产,随着制造工艺的改进,价格不断下降,使用越来越普遍,已成为现代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中央处理器(CPU)
CPU是单片机的核心单元,通常由算术逻辑运算部件(ALU)和控制部件构成。CPU就像人的大脑一样,决定了单片机的运算能力和处理速度。
随机存储器(RAM)
RAM用来存放程序运行时的工作变量和数据,由于RAM的制作工艺复杂,价格比ROM高得多,所以单片机的内部RAM非常宝贵,通常仅有几十到几百字节。RAM的内容具有易失性(也称为易挥发性),掉电后数据会丢失。最近出现了EEPROM 或Flash ROM 型的数据存储器,方便用户存放不经常改变的数据及其他重要信息。单片机通常还有特殊寄存器和通用寄存器,也属于RAM空间,但它们存取数据速度很快,特殊寄存器还用于充分发挥单片机各种资源的功效,但这部分存储器占用存储空间更小。
并行输入/输出(I/O)接口
通常为独立的双向I/O接口,既可以用作输入方式,又可以用作输出方式,通过软件编程设定。现代单片机的I/O接口也有不同的功能,有的内部具有上拉或下拉电阻,有的是漏极开路输出,有的能提供足够的电流可以直接驱动外部设备。I/O接口是单片机的重要资源,也是衡量单片机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串口输入/输出口
用于单片机和串行设备或其他单片机的通信。串行通信有同步和异步之分,这可以用硬件或通用串行收发器件实现。不同的单片机可能提供不同标准的串行通信接口,如 UART、SPI、I2C、MicroWire等。
定时器/针数器(T/C)
用于单片机内部精确定时或对外部事件(输入信号如脉冲等)进行计数,通常单片机内部有2个或2个以上的定时/计数器。
系统时钟
通常需要外接石英晶体或其他振荡源提供时钟信号输入,有的也使用内部RC振荡器。系统时钟相当于PC微机中的主频。
以上只是单片机的基本构成,现代的单片机又加入了许多新的功能部件,如模拟/数字转换器(A/D)、数字/模拟转换器(D/A)、温度传感器、液晶(LCD)驱动电路、电压监控、看门狗(WDT)电路、低压检测(LVD)电路等。此时的单片机才是真正单片化。内部的RAM和ROM的容量也越来越大,ROM 寻址空间甚至可达 64KB,可以说,单片机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应用领域也更为广泛,许多家用电器均走向利用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化发展道路。
单片机的分类和指标
单片机从用途上可分成专用型单片机和通用型单片机两大类。专用型单片机是为某种专门用途而设计的,如DVD控制器和数码摄像机控制器芯片等。在用量不大的情况下,设计和制造这样的专用芯片成本很高,而且设计和制造的周期也很长。我们常用的都是通用型单片机,通用型单片机把所有资源(如 ROM、I/O 等)全部提供给用户使用。当今通用型单片机的生产厂家已不下几十家,种类有几百种之多。
下面对单片机的几个重要指标进行介绍。
(1)位数:是单片机能够一次处理的数据的宽度,有 1 位机(如 PD7502)、4 位机(如MSM64155A)、8位机(如MCS-51)、16位机(如MCS-96)、32位机(如IMST414)等。
(2)存储器:包括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程序存储器空间较大,字节数一般从几KB到几十KB,另外还有不同的类型,如ROM、EPROM、E2PROM、Flash ROM和OTP ROM型。数据存储器的字节数则通常为几十字节到几百字节之间。程序存储器的编程方式也是用户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是串行编程,有的是并行编程,新一代的单片机有的还具有在系统编程(ISP, In-System-Programmable)或在应用再编程(IAP,In-Application re-Programmable)功能;有的还有专用的ISP编程接口JTAG口。
(3)I/O接口:即输入/输出接口,一般有几个到几十个,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4)速度:指的是 CPU 的处理速度,以每秒执行多少条指令来衡量,常用单位是 MIPS(百万条指令每秒),目前最快的单片机可达到100MIPS。单片机的速度通常是和系统时钟(相当于PC的主频)相联系的,但并不是频率高的处理速度就一定快,但对于同一种型号的单片机来说,采用频率高的时钟一般比频率低的速度要快。
(5)工作电压:通常工作电压是5V,范围是±5%或±10%;也有3V/3.3V电压的产品;更低的可在1.25V工作。现代单片机又出现了宽电压范围型,在2.5V~6.5V内都可正常工作。
(6)功耗:低功耗是现代单片机所追求的一个目标,目前低功耗单片机的静态电流可以低至μA或nA级。有的单片机还具有等待、关断、睡眠等多种工作模式,以此来降低功耗。
(7)温度:单片机根据工作温度可分为民用级(商业级)、工业级和军用级3种。民用级的温度范围是 0℃~70℃,工业级是-40℃~85℃,军用级是-55℃~125℃(不同厂家的划分标准可能不同)。
(8)附加功能:有的单片机有更多的功能,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比如有的单片机内部有A/D、D/A、串口、LCD驱动等,使用这种单片机可减少外部器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相关问答
单片机指令 的 字节 数和周期数分别是什么?字节数就是指该指令的长度,毕竟指令从本质上来说也是由最小单位bit构成的。单片机中的指令字节一般有单字节(8bit)、双字节(16bit)。指令周期就是指执行该...
单片机 片内 字节 有多少?一字节是8位啊,位你可以认为是一个放高(1)或者低电平(0)的容器,8个容器排成一组就是一个字节了,程序计数器pc用来存放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但是他不...
什么是单 字节指令 ?对于51单片机而言,评判其指令有两条标准:一条是指令执行所占用的指令周期数;一条是指令本身存储所占用的长度。你这里所说的指令长度是指后者。在51的手册中都...
单片机 初学者,指出下列各条 指令 中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并注释...[最佳回答]指出下列各条指令中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并注释指令功能.MOV50H,@R0--寄存器间接寻址,片内数据传送MOVXA,@R1--寄存器间接寻址,片外RAM数据传送--...
在 单片机 C语言中一个字母,一个数字各占 几个字节 - 懂得字母a-z,数字0-9都是占一个字节。置于一个数值就是另一回事了,你可以定义:char一个字节,int两个字节,long四个字节,float四个字节字母占一个字节,...
51 单片机 一个字几个 字节 组成?我要单片机,一个字由2个字节组成我要单片机,一个字由2个字节组成
单片机 的DJNZ 指令 和cy位是什么意?DJNZ就是将一个寄存器或直接寻址字节减一,不等于零则跳转到指定位置,等于零则继续向下运行。CY位就是进位/借位位。DJNZ就是将一个寄存器或直接寻址字节减一,...
单片机 C语言里怎么定义BYTE型的数组? - 崽崽睡醒了 的回答 -...1、C语言中的字符类型即char类型,一般情况占1个字节,因此一般使用char类型来描述字节数组。比如charsz_byte[256];2、有时候为了阅读文件,会将char...
求 单片机指令 DJNZ的用法?[回答]DJNZ指令有两种格式:DJNZRn,rel和DJNZdirect,rel,前者为双字节指令,其中第二个人字节存储rel的相对地址,范围是-128~+127,所以转移范围很窄,所以...
单片机 内 字节 地址为2AH单元的最低位的位地址是?字节地址为2AH单元的最低位的位地址是:50H。算法如下2A.0H=00101010.000B截取最后7位得1010000B=50H字节地址为2AH单元的最低位的位地址是:50H。算法如下....